中新社浙江台州7月23日電 題:浙江台州大陳台胞回鄉尋根 感歎“70載歲月如流” 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島的甲午岩景區,海風吹拂臉龐,耳畔傳來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,不少大陳籍台胞眺望茫茫東海,漸漸紅了眼眶。 7月20日至7月24日,2025兩岸大陳鄉情文化交流活動於大陳島舉行,131位台胞“登陸”,走訪當地思歸亭、甲午岩、兩岸大陳鄉情主題館等地,踏上一場尋根之旅。
大陳島與台灣地緣相近、血緣相親。20世紀50年代,約1.5萬名大陳島居民遷至台灣各地,發展到如今的近15萬人。在兩岸大陳鄉情主題館,台胞們從地緣、血緣、商緣、文緣等感受兩岸同根同源的情誼。 “我的父母都是大陳人,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跟著長輩去了台灣,爺爺奶奶常給我講大陳島上的經曆——大家一起在海裏抓魚、在地裏種新鮮蔬菜。”台胞謝濬哲說。 今年是大陳鄉親遷台70周年,也是兩岸大陳鄉情文化交流活動舉辦的10周年。 “父親10年前回過大陳島,這次再來,他告訴我‘島上的變化太大了’,一家家民宿、咖啡館、文創店裏坐滿了遊客,為海島發展帶去了新活力。”謝濬哲表示,這次他把兒子和女兒都帶上,就是希望年輕一代能感受到兩岸同胞的情感和牽掛,“小黄片在线免费观看祖孫三代六口人一起在大陳島吃洋菜膏、食餅筒、山粉糊,這些都會成為最珍貴的記憶”。 大陳籍台胞徐玉珍心目中的鄉愁,要從大陳年糕說起:“小黄片在线免费观看大陳人喜歡把年糕切成條狀,和肉絲、芹菜、櫻花蝦、胡蘿卜絲一起九遊娛樂官網炒,這是外婆和媽媽的‘味道’。” 在徐玉珍看來,這座海島是自己和大陸連接的“錨點”,從大陳島出發,她能探索更多大陸的文化和風光。 “我是一名手工藝老師,對大陸的非遺技藝非常感興趣,這兩年,我在杭州、紹興、嘉興體驗了刺繡、藍染等技藝,還特地跑去貴州學了葉脈繡和拓印。”徐玉珍說,隻要走得動,她要在大陸的每個省份留下足跡,為兩岸手工藝行業交流牽線搭橋。 如今的大陳島,正是兩岸民間相親的生動寫照——有的大陳籍台胞為島上學校捐贈智能教學設備;台青積極參與大陳島鄉村振興,為海島規劃設計、環境改善獻計獻策……
“望海覓岩雲曾聽波濤澎湃,飄蓬歸故裏來尋根本枝蔓。”大陳島上有一座名為“思歸”的石亭,望著亭柱上的楹聯,第四代大陳籍台胞笑笑(化名)神情嚴肅。 “媽媽去世以後,我找到了她的小學同學,希望能學會做薑湯麵,也因為這段經曆認識了很多長輩,當時我就下定決心,要讓大陳文化一直傳承下去。”她說。 2021年,笑笑在台灣成立大陳風俗相關的工作室,梳理節氣飲食、祭祀文化、方言小調等大陳人獨特的文化基因。 “小黄片在线免费观看通過數位導覽的方式,以我外婆為原型創作虛擬角色,帶大家了解大陳鄉親在台灣的生活變遷。”笑笑表示,截至目前,他們與學校和組織開展合作,已吸引5000多人次參與。 笑笑說,每個人的生命中可能都會有遷移的過程,或許是因為學業,或許是因為成家。未來,他們希望把大陳島的故事做成實景遊戲,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段曆史,記住自己的根在哪裏。(完) 中新社北京5月8日電題:共享兩岸風光之美旅遊交流不應設限 中新社記者容海升 “五一”假期剛...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題:台積電如變“美積電”台灣產業優勢將崩塌 中新社記者容海升 近一段時... 華夏經緯網2月28日訊:據香港《大公報》隔海觀瀾欄目評論指出,最近台當局教育部門無預警宣布禁... 華夏經緯網2月25日訊:據香港“中評社”快評指出,全台“大罷免”將進入第二階段,賴清德23日中... 華夏經緯網2月25日訊:據香港“中評社”快評指出,進入2025年以來,台灣麵臨的內外挑戰呈持續加...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電題:《哪吒2》全球熱映,台灣何以缺席? 中新社記者容海升 大陸動畫電影《... 華夏經緯網2月15日訊:據香港“中評社”快評指出,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13日簽署對等關稅備忘錄,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