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遊娛樂官網中國網財經8月22日訊(記者 賈彩兒)現在,可能又有人要喊出“人類對海底撈的開發不足1%”這句話了。 “在北京去海底撈吃飯,竟然發現了隱藏新玩法。”最近有網友表示,海底撈在北京悄悄開出一家創新概念門店。這家店不僅在陳設與裝潢上顛覆了常規餐廳的風格,還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選擇——不僅能買到飲料、雞尾酒、手工冰淇淋等產品,更能體驗到近期爆火的海底撈“迪廳”模式......
更有意思的是,在這家海底撈創新門店,消費者還可以帶小朋友在遊戲區體驗寓教於樂的編程類遊戲,同時感受“美食+科技”的融合樂趣。 據了解,創新概念店是海底撈品牌升級的首個創新示範,該門店的推出也意味著海底撈正在嚐試模塊化革新,實現空間、數字化、產品、服務等方麵的靈活切換,適配不同消費場景。 在這種“單店驗證-模塊解構-精準複製”的機製下,海底撈可以探索出未來餐飲門店新範式,為全國門店提供場景適配升級方案。 這一策略的背後,是當前餐飲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,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,海底撈開始通過更新消費場景,甚至將門店模型模塊化,拔高自身的增長天花板。 針對這一情況,此次海底撈創新概念店的原型店突破傳統餐飲邊界,增設五大特色功能區,打造出“餐飲+娛樂+生活”的生態。 據悉,該店設有甜品站和酒水吧,提供冰沙、現製 Gelato、天婦羅等特色產品,同時支持堂食和外帶雙場景,融合“甜品+小吃+互動”體驗;門店設置的兒童成長空間,海底撈與猿編程合作開發“玩中學”課程,滿足親子客群需求;在店內的母嬰室,海底撈還進行了智能化服務升級。 此外,為了強化品牌視覺記憶點,提升品牌調性,海底撈對這家創新概念店從空間設計,到用品用具,再到員工工作服,都實現了全麵升級。 值得注意的是,在後廚這一板塊,海底撈甚至通過創新概念店,實現了“明廚亮灶”與“智能生產”的深度融合。 海底撈透露,其創新概念店采用開放式廚房設計,顧客在用餐期間,可全程目睹食材從清洗、加工到擺盤上桌的完整流程,實現“美味溯源”。同時,門店也引入了智能打鍋機等產品,係統控製湯料等產品的比例,優化用戶體驗,實現智能提效。 其實,海底撈推出創新概念店,也反映出在當前的餐飲行業,一場關乎多元化的革新已經拉開了序幕。 紅餐產業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,為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,近年來部分餐飲企業積極探索並創新多業態混合經營模式,通過靈活融合餐廳、音樂演出、書店/圖書館、展會、零售等多種業態,構建出擴展性較強的複合型消費體驗空間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務,與用戶實現多時段交互,提升坪效及用戶體驗。 中餐的標準化,一直業內的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。為了實現快速擴張,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一眾餐飲品牌都在嚐試將門店、產品、服務定型化,降低擴張期的試錯成本。 餐飲品牌,尤其是連鎖品牌的核心痛點之一是“跨門店差異”,模塊化通過統一模塊標準,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。 根據海底撈的規劃,通過集中驗證“後廚效率、前廳體驗、功能創新、數字化運營”等模塊,從員工動線優化到設備設施配置,從用戶體驗細節到場景延伸,其未來新店開發與老店翻新將擁有更多可適配的模塊供選擇。 需要指出的是,過度的標準化又會讓品牌顯得缺少“人味”和個性化。比如在2023年的海底撈股東大會上,公司層麵就提到,一味標準化會抹殺區域之間需求的差異。 而海底撈概念門店所承載的模式,意味著在餐飲市場快速迭代的情況下,模塊化的“可替換性”,讓品牌能快速調整策略,同時適應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。 比如,當消費需求發生變化,消費者希望增配甜品、酒水等產品,或豐富派對場景、親子互動場景時,海底撈門店可通過模塊組合調整產品形態。 當前,餐飲行業單純依靠規模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,很多品牌都在尋求精細化發展。 2023年的一場餐飲產業峰會上,美團龍珠創始合夥人朱擁華預估,2025年之前,中國的“萬店品牌”會超過20個。但如今2025年已經過去8個多月,國內做到萬店規模的餐飲品牌隻有10家左右,這其中還包括了絕味食品、瑞幸、蜜雪冰城這樣的非正餐類品牌。 而海底撈的模塊化模式創始,有望從采購、生產到人力等環節降低成本,提升運營效率,改善員工體驗。 按照海底撈的構想,未來,創新概念店將成為“拚圖式創新實驗室”,將創新場景拆分為獨立單元,單獨落地或組合適配具體門店,推動門店向“更高效、更舒適、更具生命力”的方向迭代,重新定義“火鍋+”的可能。 2024年,海底撈正式開放加盟業務,與此同時,其出海業務也在不斷取得新突破。可以預見的是,創新概念店代表的新模式,有機會加速上述業務的進展,提高經營效率,突破增長天花板。 過去幾年,在消費需求分級等各種內外因素下,餐飲行業的經營遇到了很多不確定性,對於門店數量眾多、堅守品質的海底撈來說,尤其感同身受。 不論是此前推出自助餐、洗頭、演唱會大巴車等服務,還是如今對門店模式的創新,這一係列動作,都離不開海底撈對於自身體係的革新。更早之前,海底撈就依靠多項改革舉措,度過整個行業最艱難的時刻。 當前,麵對消費需求約束、行業不斷內卷的情況,海底撈開始推行差異化經營思路。比如,在穩定管理基礎紅線的前提下,給一線餐廳“解綁”放權,鼓勵其進行差異化經營,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。 從2023年開始,海底撈推行大區製改革,不再統一由總部拍板擴張與運營節奏,而是把決策權下放,包括在菜品方麵強化地域屬性,由區域教練結合當地顧客口味,提報並上架區域特色產品等。 同時,海底撈逐步推行雙管店、多管店模式,鼓勵優秀店經理和員工多勞多得,並以組織改革的形式,鼓勵內部創業。或許這也是近兩年海底撈門店模式、品牌形象以及產品形態變得更為“靈活”的原因之一。 不論是海底撈對產品和門店的持續打磨,還是其他同行進行多品類經營探索,都反映出餐飲行業普遍麵臨的創新挑戰。 “消費人群變了,餐飲市場格局也變了,拿著舊地圖,找不到新大陸,創新是破卷的必經之路。‘與眾不同’是創新,‘與己不同’也是創新。”海底撈董事會副主席周兆呈在“2025中國餐飲產業節”上談到餐飲企業創新策略時表示。 可以說,當前國內的餐飲行業,不論是產品形態還是門店模式,都不斷發生著改變和重塑。但好的消息是,自上到下,海底撈已經變得更為靈活,其正以更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捕捉消費需求變化。 1.凡本網站注明“來源:中國網財經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。 2.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,並注明“來源及作者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,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。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,24小時對外發布信息,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 |